矿石是如何建造的 |
发布时间:2013/7/6 9:10:16 查看次数:3539 |
矿石指一种由一定成因或地质成矿作用以及特征的矿物集合体构成的矿石类型。又称矿石族。 它是矿床类型进一步分类的单元名称。 矿床除由单一成因外,也可由不同成矿作用叠加和改造而成,因而每一矿床可由单一或一种以上矿石建造类型构成。 例如,火山热液矿床按成因可分为4类:陆相火山-喷气矿床、陆相火山-热液矿床、陆相次火山-热液矿床、海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根据建造不同将其中海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分为: ①绿色凝灰岩建造中的“黑矿”矿床 ②细碧角斑岩建造中的含铜黄铁矿型矿床 / 矿石 ③流纹岩-安山岩建造中的菱铁矿矿床 ④基性岩中火山岩建造中的赤铁矿-磁铁矿矿床。 根据矿石建造主要组分不同又可将细碧角斑岩建造中的含铜黄铁矿型矿床分为:黄铁矿矿床、黄铁矿型铜矿床、黄铁矿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将矿床类型细分为矿石建造类型进行研究,有利于矿床地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矿床则是指: 一定的成因或地质成矿作用以及一定特征的物质成分是建立矿石建造的基础。建造表现的形式包括矿石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地质产状、矿石与建造、建造与围岩、建造与建造的关系等。目前,国内外地质专家提出了10余种矿石建造的分类方案,每种分类中划出的建造类型也不相同,多者达200余种,少者不超过30种。 多数学者认为目前分类太繁,应做到繁简适宜,符合实际,便于利用。 而矿床则是矿床(mineral deposit):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也叫矿体。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包括地质的和经济的双重含义。 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矿床的概念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19世纪时,含铜高于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0.4%的铜矿床已被大量开采 |
上一条信息:
钾长石的主要应用范围
下一条信息: 钾长石的选矿工艺 |